中国翻译行业亟待规范
2017.01.01
据新华社电连续9年年均新版译著上万种、《堂吉诃德》、《红与黑》等外国名著的中译本竟多达十几二十个……随着国门日益对世界敞开,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巨大需求带来了翻译数量和品种的极大丰富,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“翻译大国”。
大量翻译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。但专家指出,中国翻译行业的服务质量和人才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。 目前,全国各类专业翻译注册企业有3000多家,以咨询公司、打印社等名义注册而实际承揽翻译业务的公司更有数万家之多。
为规范翻译服务市场和拓展行业职能,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11月发布了《翻译服务规范》。规范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,使消费者有了选择翻译服务的客观标准。 同时,翻译服务队伍不足仍然是困扰翻译产业的一大难题。
中国译协的数据显示,中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,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,而有关抽样调查显示该数字可能达到100万人。 即使如此,现有的翻译队伍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。原因有两个:一是中国专业外语人员少,又集中在少数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和政府部门;二是外翻中由于相对容易,人才缺口不大,但能够胜任中翻外的高质量人才则严重不足。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在世界上应有的影响力来看,这个缺口应该在90%以上。
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林戊荪说,要改变中国翻译界现状,建设真正的“翻译强国”,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,而且应该“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并重”。此外,应该通过翻译资格认证等手段加强行业规范,保证翻译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水准。